400-116-3606

新闻动态

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依托广博精深的技术实力、完备高效的交付体系,贴近客户,持续进行服务创新

浅谈政府网站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7-09-22点击:

分享到:

政府网站是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也是网络时代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适应信息技术发展、传播方式变革,运用互联网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服务、提升治理能力,使政府网站成为信息公开、回应关切、提供服务的重要载体。但同时也有许多专家和群众反映,一些政府网站也存在内容更新不及时、信息发布不准确、回应关切不积极、办事服务不实用等问题,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损害了群众利益。
目前,我国政府网站发展的普遍问题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网站信息质量仍需提高
政府网站的信息质量决定了其自身的基调和服务水平,信息展现与公众需求的契合度更决定了公众对网站的认可和满意度。
就目前政府网站的建设情况来看,多数政府网站在信息公开方面的建设态度积极,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基础信息公开较好,时效性较强。相对于部委、省级、省会及计划单列市,地市、县(市、区)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建设还有提升空间。但通过评测结果也可看出,目前我国政府网站在信息公开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仍不够完善,在某些重点领域的信息内容较为粗糙,专栏设置的意识还未能大范围形成。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喜欢的信息找不到,展现的信息不喜欢”现象仍较为突出,政府网站内容、标题、形式等方面难以展示出吸引力,公开的内容多以“领导要求”和“自身宣传”为主,“用户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得到满足。同时,“重采集,轻分析”现象明显,仅仅满足于信息的简单罗列及描述性信息发布,静态信息、初浅层次的信息居多,而像调查研究、决策咨询、战略研究等深层次信息则明显不够。需求与服务的“对接差”降低了政府网站的信息传播能力,严重阻碍了政府网站的服务质量和持续发展。网站的定位是确定其自身发展方向和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
究其原因,一方面,政府网站在其建设运营过程中缺乏对服务群体深入的调研分析,导致用户需求把握不准;同时,部分运营单位对政府网站的定位较为模糊,尽管“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提出已久并逐渐引起重视,但部分运营者仍简单的把政务信息化同政府上网等同起来,仅将政策、法规、条例照搬上网,对“信息质量”与“服务宗旨”的重视程度和理解仍不深入,忽视了政府管理模式与工作模式的转变以及信息更新及深加工。事实上,政府网站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而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创新的一个途径和手段,政府网站“报纸化”的模式亟需通过转变网站定位,强调“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运营理念以得到改变。
(二)“一站式”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随着“服务型政府”的提出,政府网站的服务能力成为政府网站的核心功能,也是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政府与民众之间电子政务应用的最突出体现。随着三大功能定位要求的提出,目前我国政府网站的在线办事功能建设逐步展开,多数具备办事职能的政府网站都设立了在线办事服务板块,普遍能够提供办事指南和表格下载服务,部分能够实现在线提交,企业和个人可通过在线服务窗口提出办事申请,但实现全程在线办理的为数甚少,且办理过程较为繁复,不够便捷,真正的“一站式”服务仍难以实现。这体现出我国政府网站服务能力仍然较弱,服务程度尚浅。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许多政府网站除了在对外服务公众和企业上表现比较薄弱外,对内支撑也十分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较为严重地阻碍了电子政务效益的发挥。
“一站式”服务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更为快速、便捷、有效的服务,同时高度整合各部门的办事流程和资源,降低办事成本,为推进“高效政府”提供支持。而目前我国政府网站“一站式”服务水平较低,主要是由于政府网站之间信息、资源共享不够,且没有制定统一的业务系统办事机制,“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各个部门网站之间、部门网站与门户网站之间存在大量相互封锁的现象,彼此不能互联互通,且政府外网、专网和内网之间的信息也很难进行有效共享,政府网前台和后台数据库之间缺乏有机的制度性联系,政府网站中条块整合仍存在技术和体制上的障碍。
(三)新的方式和技能应用落后
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web2.0、信息无障碍技术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既对政府网站的应用水平提供了有利支持,又对政府网站的服务方式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一代信息技术所体现的“一体化”、“数据资源共享”、“高交互”等特性将有助于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及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应对政府网站建设运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打破信息壁垒的必然趋势,是改变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沟通方式的有效路径,是提升网站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政府网站积极开展新技术应用的尝试,据2012年全国首份部委微博运营发展模式报告指出:目前已有17个部委及部委级组织在新浪开通了微博,运营着44个官方账号,形成了微互动、微新闻、微活动等六种各具特色的运营模式;另外,“流媒体技术”、“手机版”、“智能检索”等技术也逐渐在政府网站中展开应用,但从整体上看,大部分政府网站还基本停留在web1.0时代,web2.0和web3.0的理念和功能未能得到实现。3.0时代的特征是个性化、互动性和深入的应用服务,政府网站所展示的信息和提供的服务,应当在新技术的支撑下更为立体,目前,云计算平台、多种终端接入、个性化搜索等应用没有得到普遍推广,用户参与能力较弱,创新服务方式转变缓慢。
(四)资源优势难以凸显
政府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在推行信息公开、在线办事等方面,具有其“权威性”。政府掌握着全社会80%的信息资源,这决定了政府必将以信息服务的方式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多的服务。如何利用好信息资源决定了政府的服务方式与特点,换句话说,信息公开是服务型政府网站的基础。第一时间发布国家、部门的政策法规,提供官方的政策解读,提供在线行政办事和咨询等,都充分显示出政府网站的独特优势,但目前这种核心资源优势在我国政府网站建设中还未得到充分体现。
首先,政府网站信息发布还不够全面,对深度政务信息,如办事指南、统计数据、人事任免、干部选拔、财政投资、政策解读、政府采购和项目投资等信息,或不公开,或者公开的不全面、力度不够,发布的信息深度较浅、广度较窄、原创性不足,信息“权威性”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信息公开第一平台的地位和功能;第二,政府网站行政办事难以实现“一体化”和“一站式”,未能充分整合各部门的业务资源,形成合力,达成“内容高度整合、表现方式统一、资源全面共享”的建设目标,更多的在线办事整合流于形式,未具备实际在线办事能力;第三,在政民互动方面,部分网站对公众提出的咨询、意见和建议未能进行有效的回复和公开,降低了公众对政府服务的信任和满意度。
这是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的规范性不强,政府建设运营部门对信息资源的采集、利用、管理、销毁的重视程度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跨部门协同和共享薄弱,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通互动机制尚未形成,降低了政府网站的在线办事功能,使得政府网站的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五)建设动力严重不足
网站制度的建立健全对政府网站建设起着统筹作用,是保障网站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这里所指的“网站制度”涉及到网站内部建设运营的组织、人员、投入、保障等方面。目前我国政府网站建设“制约多,后劲小”的问题仍较为突出,首先,部分政府门户网站的日常管理与维护未能建立合理到位的制度规范,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维护部门,人员的配备方式不合理,人员的组织编制不明确,工作分配不到位,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仍普遍存在,此种现象易对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造成影响;第二,网站体系的更新提升和运行维护经费投入不足,财政支出并未法定化,整个政府网站资金投入的界定仍然模糊,使得政府网出现“一次投入,缺乏运营”或“长久缺乏升级”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网站的持续建设;第三,绩效评估是强化发展动力的有效手段,而多数网站管理未与绩效挂钩易的状况易造成执行力度低的现象。
对政府网站建设缺乏全局意识,简单的将网站建设局限在网站设计和内容管理上,未能从组织、管理、绩效考核等层面考虑到政府网站的建设问题是目前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只有加大各方面的保障和支撑,全方位地提升政府网站的管理力度,才能从根本上加强网站建设动力,促进网站快速发展。
(六)服务时效性仍不理想
“便捷、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目标,政府网站若能同其服务对象之间建立起较为快速的反应机制,将有助于政府网站整体的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而目前我国政府网站的服务时效性仍不理想。首先,政府网站信息发布的时效性不强,有相当一部分网站对一些公众关注的基本政务信息,如新闻动态、政策法规和政府公文等,未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发布,信息发布时间点未能从“年月日”转变为“时分秒”,信息发布时间差较大;另外,在办事服务和互动交流方面,部分政府网站也表现的较为迟缓,在办事结果反馈、网络问政、在线咨询等方面尚未做到“快速、即时”,很大一部分的公众咨询、投诉或留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受理和反馈,公众参与渠道的真正作用难以发挥。
缺乏合理的信息发布和维护规范,缺乏在线办事和互动交流的反馈机制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七)管理运营权责有待明晰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强化管理和责任,确保网站管理工作落实到人,做到不办则已,办则有人管、能管好。”的要求。在国家政策文件的引导和支持下,我国多数政府开始关注政府网站的管理机制问题,但目前我国政府网站的管理、运维、保障,以及辅助参与的机构角色仍不清晰,政府门户网站的维护和管理单位存在一定的差异,存在“多部门管理”、“运营责任不清”等问题,如政府部门网站或设立自己的信息中心,或将网站管理放在部门的办公室或法规科,或将网站全部外包,内部仅负责信息的更新和维护,而政府门户网站也存在多种管理体制,且设立的管理部门较为混乱,缺乏统一规范。网站的管理运营将直接影响网站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持续发展,我国当前的政府网站亟需设立统一的政策规范,统一部门,明晰责权。
(八)影响力亟需扩大
2012年“第三届中国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最佳实践经验交流暨综合影响力评估总结表彰大会”提出了“政府网站的影响力就是它的服务能力”的主题,作为政务信息化的第一平台,政府网站的影响力对塑造政府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网站的服务效果从深度和广度上决定了政府网站的影响力。目前我国政府网站的用户量和中国网民数量有很大差距,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而相比较之下,我国网民对政府网站的认知度和使用度仍不高。另外,政府网站提供的信息和服务远远未能满足用户需求,在线办事和互动交流有待深入,用户对于政府网站的满意度仍不高,建设服务型政府网站最大的特点就是要从公众的需求出发,把公众需求作为政府网站建设的方向,否则再先进的技术平台和服务体系也形同虚设。
(九)网站集群化发展缓慢
我国政府网站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据统计,80%以上的政府部门都建立了网站,普遍实现了政务公开、信息发布等功能。但“缺乏统一标准与规范”、“信息孤岛”、“服务功能弱”、“交互性差”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我国发现了一种新的政府网站发展模式——“网站集群”,网站集群建设就是将各站点连为一体,依据“统一规范,统一建设,分级管理,统一监管”的要求进行建设,统一开发供各部门共享共用网站集群的软、硬件资源,共享共用的网站管理系统、互动交流系统,形成主站与子站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应用分享,来访者可以方便地通过一站式服务平台统一获得信息和服务,同时实现对下级政府网站、各部门网站实施有效的监管和考评。可以说,集群式发展是整合政府内外部资源的有效手段,是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向一站式服务模式转化的必经阶段。
需要提出的是,我国在网站集群化发展上还较为缓慢,上下左右部门间的互联互通仍不到位,信息资源未能实现共享,同一组织内各站点之间较为孤立,“重复建设”、“技术标准混乱”现象较为严重,甚有部分政府部门将网站集群化简单的理解为在线链接,而未能意识到网站集群化需要整体规划和统一设计。
(十)制度环境仍需改善
制度环境是网站健康安全运行的保障。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政府网站的规范管理,出台了相关措施对.gov的申请与审核进行了严格管理,为避免政府网站域名混乱和被非法利用提供了保障;其次,为促进政府网站又好又快发展,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与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10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发布《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核心指标体系》,对政府网站的建设及评估进行了有效规范与引导。但从整体制度环境上来说,在舆论引导、安全支撑、相关立法等方面支撑的缺乏与空白,仍使我国政府网站生存环境仍面临较大压力。
部分相关学者指出: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相关立法进程十分缓慢,政府行为的法律效力成为了政府网站发展的一大问题。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一些与网站政务信息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对政府网站提供内容的知识产权、电子交易、内容管制、隐私权、消费者权益保护、特殊群体利益保护等有了一定的保证,但还是不能满足有效开发和利用政务信息资源的发展的要求,如反垃圾信息、病毒防范、防止网上诈骗、盗窃、身份认证、网上支付、电子签名和异地备份等。

Copyright © Yteng.net 2004-2021,All Rights Reserved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2886号  ICP备案号:桂ICP备14004346号-2    地址:南宁市民族大道63号欧景城市广场T4-18 

返回顶部